类别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卫生健康委属委管的眼科专科医院,1995年成为中国三甲眼科医院。是中山大学附属单位之一,集眼科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和防盲治盲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以规模大、专业人员多、专业齐全、整体学术水平高、仪器设备先进著称。 |
历史沿革 | 1953年组建于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由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的眼科组成;1965年移至现址正式建成眼科医院,当时住院床位122张,七十年代扩至210张,现有317张;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厅级建制;2001年10月,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获得荣誉 | 1989年,眼科学被教委审核批准为全国眼科学重点学科点;1990年,卫生部批准在中心内成立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1995年,眼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选,成为国内眼科三级甲等医院;平台曾获11项科研成果奖,连续十四年蝉联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连续11年获得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 |
地位与影响力 | 全球规模大的公立眼科医院,我国具影响力的眼科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中国眼科合作机构,亚太眼科学会总部所在地(个在中国大陆的医学学术组织),中、英、美眼科研究联盟单位,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眼科学重点学科、重要的眼科干部保健基地、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在2024年SJR(Scimago Institutions Ranking)大学学术排名中,眼科位居全球第六、亚洲。 |
医疗服务 | 历经近60年发展,成为我国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国内、知名的眼科中心,是我国的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设有科室介绍、专家介绍、眼科护理、药事服务、在线预约、专家出诊、科室导航、就医指南、医保指引等服务。 |
部分专家介绍 |
|
师资力量 |
|
联系信息 |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7号;邮箱:zocdpo@gzzoc.com |
新闻动态 | 2月5日,春节假期后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开年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表示该大会为中心未来发展提供了光明大道;7月12日,举行首届院级青年文明号评审答辩会,中心党委书记李强以及党委办公室、医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
临床病理科 | 20世纪60年代由我国眼科学家、眼病理学专家易玉珍教授等创建,是国内早的眼病理室之一,现已成为国内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以医教研为核心的独立科室之一。具有丰富的眼病理资源库,形成针对特定部位肿瘤的病理诊断优势,建立完善的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在眼科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特别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睫状体肿瘤、视神经肿瘤、脉络膜肿瘤和眼内淋巴瘤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水平。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2人。眼科病理涉及面广泛,包括神经病理、淋巴造血系统病理、泪腺病理、软组织病理、皮肤病理、骨病理等各系统病理,病变复杂。 |
主要领导 | 林浩添:专业为眼科学,职称是教授,研究方向为致盲眼病防治、医学人工智能诊疗技术研发、医学大数据应用。担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与生物医学信息学系主任,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眼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科博导。 |
解释说明:
- 三级甲等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划分的医疗机构级别,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的别。
- 眼科学重点学科:是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
- 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
- 睫状体肿瘤:发生于睫状体部位的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 视神经肿瘤:指发生于视神经部位的肿瘤,可影响视力等。
- 脉络膜肿瘤:脉络膜是眼球壁的中层,发生在此处的肿瘤也有多种类型。
- 眼内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瘤,多起源于眼部的淋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