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是一种慢性散瞳药,能够彻底放松人眼,暴露近视、远视或散光的度数,从而进行精准的验配眼镜。但在用药前必须测眼压,只有眼压正常才能使用。用药后眼睛需要20到30天才能恢复清晰视力,因此主要适用于儿童和睫状肌痉挛的患者。
阿托品点眼不仅可以治疗视疲劳和假性近视,还是检查屈光不正及其性质的准确手段。正确使用对眼睛无害。其使用方法为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双眼用药,连用三天,第四天直接到医院复诊检影验光。特殊病人使用方法需遵医嘱。
使用时,让孩子坐下或躺下,轻轻拉开下眼睑,将米粒大小的阿托品凝胶涂于眼内。涂完眼药后,要按压双眼内眼角的鼻根部3分钟,以减少阿托品的全身吸收,避免副作用造成孩子不适。
使用阿托品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涂到眼外的眼膏需要擦拭干净,由于阿托品可使瞳孔散大,患者自觉畏光、视近困难均属正常现象。散瞳期间要避免强光刺激,户外应戴遮沿帽或太阳镜。由于散瞳是为了放松睫状肌的调节,所以散瞳期间不要近距离用眼,例如看书、看电视及使用电脑等。
为什么需要使用阿托品扩瞳验光呢?因为儿童眼具有很强的调节力,自然瞳验光并不能代表儿童的真实屈光度,不准确的验光配镜对眼睛有害。使用阿托品散瞳可以使睫状肌充分麻痹,为合理的干预和矫治提供依据。如果儿童有屈光不正或有视力下降的眼病,可以通过验光来了解和诊断。
目前,一旦发现有近视这种情况出现,采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进行干预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的指征。主要针对6周岁以上及青春期的孩子,近视度数增长迅速,一年的眼轴增速超过0.3毫米及以上的情况。在使用时,需要前往专业的眼科就诊后,让医生充分了解孩子的病情并给出针对性的使用建议。
由于现在学生学业负担加重,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化导致孩子们用眼过度,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其实青少年近视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大难题,世界各个也在寻找解决的方法。
关于阿托品控制近视的探究
阿托品作为一种非选择性的胆碱能M受体拮抗体,对于近视的控制引发了不少讨论和研究。关于其控制近视的理论有多种,其中一种理论是,阿托品通过直接作用于视网膜和巩膜上的M1和M4受体,分泌多巴胺来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还有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在抑制近视进展期间,巩膜也有明显的形态变化。
近期的一项研究则详细探讨了不同浓度的阿托品在控制近视方面的效果。该研究涉及两百名六至十二岁近视度数在200度以上的亚洲儿童,将他们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0.01、0.1和0.5的阿托品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用药初期,阿托品浓度越高,疗效越好;而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药物浓度越低,近视发展程度越小。终得出低浓度阿托品在延缓近视发展方面为有效且副作用小。
尽管低浓度阿托品的科研数据表现良好,但其毕竟是药物,目前只有新加坡和台湾有生产。内地尚未批准生产,市面上无法购买到用于儿童控制近视的低浓度阿托品。一些医疗机构会有自行配制的低浓度阿托品,但需要在医生的密切关注下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种对阿托品的反应也有所不同,白种人的虹膜色素较少,对阿托品的反应更为敏感。但在亚洲地区,尤其是台湾和新加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来控制近视。
虽然0.01的阿托品控制效果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使用阿托品时可能出现瞳孔散开、畏光、视物模糊、眼压变化等情况。短期内使用风险较小,但长期使用还需进一步观察。停药后也可能出现反弹现象,但低浓度阿托品的反弹现象并不明显。还需注意过敏问题和对睑板腺内膜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的人群中过敏人数较少,但需注意配药不当可能增加过敏性结膜炎的风险。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还可能影响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力,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并配合调节功能的训练。
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一系列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屈光检查、裂隙灯检查、眼轴测量、眼压检查、眼底检查以及泪液分泌质量的检测等。这些检查主要是为了监测孩子用药后的一系列变化和影响。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可能会影响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度的问题。对于存在过敏问题的孩子,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时还需特别注意其可能的刺激作用。
临床上一般推荐低浓度阿托品能连续使用两年,若复查过程中无不适现象可考虑继续使用并观察效果。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小但度数较高或近视进展较快的儿童,或其他近视防控措施不适用的情况。使用时需在家长知情的情况下,由医生监护进行。
使用时需注意,尽量在每晚八点到九点之间点药,以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使用初期需两周后复查,之后每隔两个月复查一次。若每年近视度数进展小于50度,表示近视进展稳定;若一年内近视进展超过50度,则需重新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并强调户外活动和视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若使用一段时间后近视进展仍较快,可考虑联合其他近视防控措施,如户外活动、角膜塑型镜等。
值得注意的是,低浓度阿托品对于近视防控的作用并非对人人有效。临床上也观察到有些患者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控制效果。治疗近视不能只依赖低浓度阿托品,还需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屈光矫正和良好的习惯养成。低浓度阿托品主要是用于光学矫正控制近视效果不佳时的辅助治疗。
阿托品在近视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时需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配合其他近视防控措施,以达到效果。对于角膜塑型镜与低浓度阿托品的使用,许多家长可能抱有疑问。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个近视防控措施的联合使用问题。
关于角膜塑型镜能否配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当佩戴角膜塑型镜两周到一个月后,其塑型效果趋于稳定,白天的裸眼视力也相对稳定。可以考虑点用低浓度阿托品。这种联合使用方式需要医生的评估,因为塑型镜具有特定的治疗区域。如果孩子的瞳孔直径大于塑形镜的治疗区域,可能会出现畏光等问题,所以家长不能盲目给孩子使用。
临床研究显示,低浓度阿托品与角膜塑型镜的联合使用效果更佳。角膜塑型镜主要通过调整角膜形状来延缓近视的发展,而低浓度阿托品则是通过抑制视网膜外组织的胆碱能系统或m受体来发挥作用,从而减缓近视的进程。角膜的塑形作用与低浓度阿托品的药物作用相结合,对于近视的防控具有显著优势。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几个关键点:
点,研究显示0.01的低浓度阿托品对控制儿童近视的进展具有明显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小。
第二点,低浓度阿托品需要长期使用,期间需要定期监测。
第三点,目前我国药监局尚未批准低浓度阿托品作为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常规用药,目前仅作为临床观察,不可滥用。
第四点,低浓度阿托品与角膜塑型镜的联合使用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防控近视。
第五点,在点用低浓度阿托品后,需要配合进行调节训练,以增果。
家长们在考虑给孩子使用这两种近视防控措施时,应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遵循医生的建议,科学合理地使用,以期达到的近视防控效果。